2011年工业概况 2011年是经济形势非常复杂的一年。企业生产效益下滑压力和工业生产成本上涨压力并存,生产要素保障难度加大。面对种种矛盾和困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为契机,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抓好工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企业培育,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工业发展良好开局。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865亿元,增长18.9%;完成工业总产值3289.1亿元,同比增长22.9%,产销率达到99.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24.5亿元、利润268.4亿元、利税411.3亿元,分别增长30.9%、23.8%、23.2%。
2011年主要工作成效 2011年的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呈现出七个方面工作亮点。
(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坚持领导分包、联审联批、观摩点评、现场办公等有效措施,全力加快工业项目建设。省市重点项目计划投资百分之百完成、计划新开工项目百分之百开工、计划竣工项目百分之百竣工,工业项目建设呈现出多年未有的好势头。总投资11.2亿元的焦煤集团年产1000吨多晶硅、总投资10.4亿元的风神轮胎年产1000万条高性能乘用子午胎一期、总投资2.1亿元的多氟多年产1亿安时动力锂电池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10.3亿元的厦工产业园二期、总投资10亿元的龙星化工年产14万吨炭黑装置和尾气综合利用、总投资4.4亿元的500千伏焦作东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5亿元的开元化工年产15万吨环氧氯丙烷和8万吨环氧树脂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总投资25亿元的奇瑞汽车焦作发动机生产基地、总投资23亿元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焦作装备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转型升级工作最实。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快资源型产业主导向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重点扶持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全年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1.6亿元和48.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0.3%和5.6%,其中六大战略支撑产业拉动全市工业增长达到10.6个百分点。2011年,是我市转型意识最强、转型氛围最浓、转型工作最实的一年,也是近几年来工业经济科学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最好的一年。
(三)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省重大科技专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瑞赛尔公司的“兆瓦级风电机组偏航制动器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多氟多公司的“千吨级晶体六氟磷酸锂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卓立公司的“热升华成像技术和配套打印设备的研究及应用”等3个项目通过省科技厅论证,数量占全省六分之一,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新增数量居全省第一;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成立了焦作市制浆造纸装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焦作市锂离子电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我市企业科技创新和健康发展搭建了有效平台。我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4.2亿元,增长20.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2.5%。
(四)发展平台进一步夯实。狠抓十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围绕焦煤集团、风神轮胎、多氟多、厦工机械等骨干企业,大力推进焦作(焦煤集团)新材料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多氟多新能源产业园、厦工机械(焦作)产业园等中心城区首批十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中心城区十大工业特色产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205亿元、利税21亿元,分别增长28.8%、23.5%。狠抓十大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建设沁北氯碱化工产业集群、孟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等十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推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提升现有产业集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全年县域十大特色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505亿元、利税62亿元,分别增长39.5%、41.9%。
(五)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调节,实施重点工业企业月报制度,对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实时监测,及时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强化协调服务,全市工业经济整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企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2011年,30强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81.6亿元,同比增长24.4%。其中,风神轮胎成为我市继焦煤集团之后的第二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实现本地销售收入百亿元企业零的突破;30户高成长企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1.5亿元,同比增长41.3%。同时,加大对煤电油运气等生产要素的保障力度,在迎峰度夏期间,积极开展煤电互保工作,及时筹措资金626万元,对重点发电企业适当补贴,帮助焦作电厂组织电煤10.5万吨,发电1.75亿千瓦时,有效缓解了电力紧张局面,确保了全社会生产生活用电,受到省政府的肯定。
(六)企业竞争力大幅提高。坚持工业强市,强化工业支撑,大力培育发展重点骨干企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支撑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2011年,全市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2家,焦煤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风神轮胎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32家超,企业质量水平显著提升。第二届省长质量奖评出10家获奖企业,我市风神轮胎、中原内配2家企业榜上有名。全市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河南省名牌产品13个;主持或参与制订修订国家、行业及省地方标准22项,其中国家标准16项。中铝中州分公司、风神轮胎、多氟多、中内配、卓立烫印等一批骨干企业已成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定单位,在同行业具有核心竞争力。
(七)信息化工作积极推进。一是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组织编制了《焦作市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6项主要任务、14项重点建设工程和9项保障措施。制定并出台了《焦作市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政府第11号令),对规范全市信息化建设秩序,加强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法制保障。二是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全行业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5.31亿元;实现电信业务收入15.87亿元。固定资产再创新高。全年完成投入5.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创10年来新高。无线城市、智慧焦作等项目加快建设。三是信息化应用水平快速提升。全市信息网络支撑能力大幅提升,通信光缆线路长度达到7.79万公里,移动电话基站达到3774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50.3万个,3G网络实现重点乡镇以上全覆盖,覆盖率90%以上。同时,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全市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等项目加快建设,提升政务信息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