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焦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焦作工信局 微信二维码
焦作工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首页 政策法规 职能介绍 组织机构 领导班子 政府公开 智慧金服 2025年5月19日
站内搜索
网站导航
文件回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回放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11个重点工业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的通知
发表人:超管账号 发表时间:2014-04-30 浏览:5368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焦作市11个重点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2014年度行动计划的通知


焦政办〔2014〕4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有关企业: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制定的《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化工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铝工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食品工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能源工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生物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节能环保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轻工纺织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及《保障措施和责任分解》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4年4月24日

 

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

         为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进一步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我市装备制造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打造国家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产业基础

         2013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256家(不含汽车及零部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5.8亿元、利税77亿元,分别增长30.3%、8.8%。焦作高新区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矿山装备)。工程机械、造纸机械和矿山机械等产业具有较好发展基础,拥有厦工机械(焦作)、大江重工、大指造纸机械和科瑞森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2013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1亿元企业139家。

二、总体要求

         按照《焦作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2012—2015年)》要求,坚持龙头带动、基地支撑和高端突破,以全面提升焦作高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矿山装备)”建设水平为契机,以推进战略合作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改造提升矿山机械和工程机械等成套装备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装备和节能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制造服务业,拓展装备制造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培育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国内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三、工作目标

         2014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58亿元,增长22%;重点实施44个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145.6亿元,年度完成投资63.0亿元。

四、重点工作

(一)加快推进成套装备产业发展

         以“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服务增值和产业配套能力为着力点,延链补链、抢占高端。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核心载体,依托大江重工(焦作)有限公司、焦作市科瑞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焦作市迈科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河南焦矿机器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中高端液压支架、皮带运输机等大型智能化开采成套设备,谋划推进智能化采煤机、大型破碎站转载机、盾构机等设备,不断完善矿山采掘设备、矿山提升运输装备、矿山安全装备、机电通风设备、矿物加工冶炼设备等五大产业链条。发挥河南理工大学创新优势,加快组建“高端矿山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提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水平。依托厦工机械(焦作)产业园,重点发展大型施工机械及关键部件,港口、机场专用设备等,进一步提升大型工程装载机规模,加快推进配套产业园项目建设。依托沁阳市第一造纸机械有限公司、河南大指造纸装备集成工程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大中型文化纸机成套设备、高速卫生纸机及高速宽幅水力式流浆箱、靴式压榨设备、宽幅烘缸生产线、分区可控中高软压光机等造纸关键设备。积极发展大型废纸脱墨生产线和废纸制浆生产线,大规格、集成化洗选漂及碱回收清洁生产装备。

(二)培育发展新能源设备和节能环保设备产业

         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集群引进,推动企业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迈进,实现转型升级。依托焦作瑞塞尔盘式制动器有限公司、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两兆瓦以上风力发电控制系统和关键零部件、风电偏航制动器、碳纤维叶片、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等。依托河南环宇石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德盛瑞余热发电设备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水处理装置及材料,烟气除尘、脱硝装置,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分解回用处理设备,有色金属涡流分选设备,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设备等。

(三)积极发展“三基”产业

         依托河南中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焦作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星鹏铸件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着力提升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及基础材料等“三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高性能铸锻件、阀门、制动器、机床及辅具等基础部件。

(四)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重点围绕引进关键技术与设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技术成果产业化、技术改造、节能减排、企业信息化等环节,建设一批带动作用强、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项目。2014年,重点推进大江重工(焦作)有限公司中高端液压支架、焦作市科瑞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产20套褐煤提质成套设备、河南焦矿机器有限公司年产7万吨重型成套装备、河南伟彤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液压缸生产基地、沁阳市第一造纸机械有限公司年产8台(套)车速1000m/min宽幅节能成套板纸机等一批重大项目。

(五)积极培育重点企业

         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更多装备制造企业进入市“330”企业队伍,提升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地位,进一步增强我市装备制造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六)推进两化融合

         围绕设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经营网络化,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信息化与装备制造业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附件:1. 装备制造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

                      2. 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名单


附 件1

装备制造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略)

附 件2

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名单


1. 大江重工(焦作)有限公司

2. 焦作市科瑞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3. 凯创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 厦工机械(焦作)有限公司

5. 焦作市迈科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6. 沁阳市第一造纸机械有限公司

7. 河南大指造纸装备集成工程有限公司

8. 焦作铁路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9. 河南长江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10. 河南千年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

         为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进一步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国家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产业基础

         2013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3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7亿元、利税22.4亿元,分别增长22.3%、25.2%。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中轴股份有限公司、瑞庆汽车发动机等骨干企业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为焦作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亿元企业达到25家。

二、总体要求

         按照“发挥优势、以零促整、融合发展”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基础优势,坚持零部件升级与整车发展并举,整合我市汽车零部件资源,拓宽产品系列,扩大生产规模,最大范围、最大程度进入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体系,尽快形成关键总成及零部件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协作、社会化配套和整车生产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国家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竞争力。

三、工作目标

         2014年,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8亿元,增长25%。重点实施15个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91.4亿元,年度完成投资26.6亿元。

四、重点工作

         (一)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做强做优零部件产业。按照专业化、系统化、模块化、规模化的要求,增强为国内外整车企业的配套能力,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比较优势突出的产品,支持发动机、车桥、车轮、汽车电子、车架等5大汽车零部件品系快速壮大。依托中原内配、瑞庆发动机、中轴集团、中原活塞等骨干企业,进一步扩大发动机及气缸套、凸轮轴、活塞等零部件产品优势。依托风神轮胎、业泰实业、悍马轮胎、赛尔车轮等企业,提升发展子午线轮胎、轮毂、轮辐、轮辋等车轮零部件产品。依托中轴福漫、制动器等企业,加快发展汽车精密铸锻件、汽车电子等产品。重点抓好风神轮胎年产800万条高性能乘用子午胎、中原内配年产1300万只新型节能环保发动机气缸套、修武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二)加强合作、突出创新,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专用车等整车产品。依托多氟多新能源、焦作龙锐新能源等企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做好焦作龙锐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年产15万辆纯电动汽车等项目建设。以中轴皇马、东辰汽车等企业为依托,积极引进市外资本,推动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重点发展高附加值运输车、工程用车等专用车产品,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加大央企和国内知名客车企业的招商力度,积极谋划重型卡车、高档客车等整车产品。

(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择优培育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走创新驱动型道路,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组建完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推动产学研紧密,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推进两化融合

       围绕设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经营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化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


         附件:1.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

                     2.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重点企业


附 件1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略)

 
附 件2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1. 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2. 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

3. 瑞庆汽车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

4. 河南中轴股份有限公司

5. 河南省中原活塞股份有限公司

6. 河南皇马车辆有限公司

7. 河南中原吉凯恩气缸套有限公司

8. 河南嘉陵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

9. 河南东辰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化工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

         为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大我市化工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产业基础

         2013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9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2.9亿元、利税30.1亿元,分别增长13.3%、-5.9%。拥有昊华宇航、佰利联、开元化工、多氟多、龙星化工等一批骨干企业。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1亿元企业58家。

二、总体要求

         围绕构建现代化、规模化、生态化化工产业体系的目标,以构建上下衔接的产业链为纽带,提高产业聚集度,变产品优势为产业链竞争优势;以提升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为途径,加快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的高端化发展进程;以重大项目推进和循环经济为抓手,着力推进“产业布局、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三大调整,力争实现产业与区域经济、周边环境的和谐发展,进一步促进化工产业健康、快速与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目标

         2014年,全市化工产业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0亿元,增长21%。实施重点项目13个,项目总投资84.8亿元,年度完成投资35.7亿元。

四、重点工作

(一)做大做深精细化工产业链

         把握国内外化工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加大技术开发与引进力度,实现产业链的深度延伸。围绕钛、氟、硅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完善富钛料-钛白粉-颜料及涂料产业链、氢氟酸-六氟磷酸锂、电池级氟化锂-电解液-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氢氟酸-电子级氢氟酸-光电显示氟材料产业链、氟硅酸钠-硅烷-多晶硅等精细化工产业链,做深做细中下游产品,形成若干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业链集群。重点建设佰利联年产6万吨氯化法钛白粉、30万吨富钛料、汉莎涂料年产4万吨水性环保涂料、三木涂料产业园、多氟多年产10000吨含氟精细化学品等项目。加强在关键技术、核心领域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引再创新,择优发展高档合成树脂、高端合成橡胶、高端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产业链。

(二)深化盐化工、煤化工与精细化工融合发展

         依托开元化工和昊华宇航公司,加快推进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氯碱及深加工、氯气综合利用等产品,推进盐化工与精细化工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昊华宇航耗氯精细化学品项目的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我市近煤、富水资源优势,全面加强与晋煤集团等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有序推进煤化工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晋煤天庆年产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及5亿立方米尾气综合利用等项目的建设步伐。

(三)着力推进化工循环园区建设

         坚持基地化、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发展模式,严格控制化工项目新布点。依托佰利联、多氟多、开元化工等骨干企业,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循环体系建设,在实现企业内部“小循环”基础上,重点推进集聚区内骨干企业间的“中循环”和企业与社会的“大循环”,积极做好焦煤集团开元化工的液氯、烧碱等产品通过管道供应佰利联等工作,着力打造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积极推进沁阳产业集聚区沁北园区循环化改造。

(四)推进两化融合

         围绕设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经营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化工产业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附件:1. 化工产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

                     2. 化工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附 件1

化工产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略)

 
附 件2

化工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1.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 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3. 焦作龙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4. 焦作煤业(集团)开元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5. 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6. 河南金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7. 河南晋煤天庆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8. 河南尚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铝工业转型升级2014年行动计划

         为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大我市铝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产业基础

         2013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铝工业企业41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1亿元企业26家,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8.1亿元,增长5.4%;实现利税4.2亿元,下降164.9%。拥有中铝中州分公司、焦作万方和广东兴发等骨干企业。

二、总体要求

         2014年我市铝工业仍处在历史以来较为艰难的时期,形势非常严峻。一是国内氧化铝、电解铝行业产能增长依旧迅猛,市场严重供过于求,二是我市铝工业成本费用存在明显竞争劣势,三是由于民营企业竞相扩张,使铝土矿价格不断抬高,加上印尼2014年将全面限制铝土矿出口,我市铝工业将面临巨大的成本上升压力。

         2014年的总体要求是:对照国内同行业一流标准,持续推进运营转型,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强管理、推改革
、促转型、抓发展,以运营转型、项目建设、产业转移为重要抓手,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铝工业,积极推进铝土矿战略供矿基地建设,实施煤电铝及加工一体化发展,推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力争整个行业本质脱困,促进我市铝工业稳步发展。

三、工作目标

         2014年,在稳定生产的基础上,力争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30亿元,增长10%。实施重点项目6个,项目总投资42.4亿元,力争年度完成投资14亿元。

四、重点工作

(一)加强铝土矿基地建设,巩固氧化铝的基础地位

         依托中铝中州分公司,以强化管理、科技创新为切入点,大力实施精矿战略,全力建设三门峡、晋东南两大战略供矿基地,其中投资13亿元在三门峡渑池县建设铝土矿项目(设计年产120万吨),争取2015年正式供应中州分公司。坚持“精益生产、指标优先”的理念,拜耳法系统要以4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行为标志,确保主流程稳定高效,以进一步巩固氧化铝在我市铝工业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金属镓回收、赤泥碱回收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提升高附加值化学品氧化铝比重,谋划建设年新增10万吨化学品氧化铝项目。

(二)抓好电厂达产达标工作,强化“煤电铝”一体化的成本竞争优势

         以焦作万方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煤—电—铝一体化产业链,进一步提高运行人员的运行技能和操作水平,不断提高机组整体效率。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按计划完成新型节能电解槽改造、合金炉改造等技改计划,提高我市电解铝的竞争优势,强化电解铝企业在我市铝产业链中的支撑作用。

(三)加快推进铝精深加工项目建设

         支持河南傲世实业有限公司铝工业园区、河南奋安铝业有限公司年产18万吨新型高端铝型材、河南省天鹅型材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新型节能高档铝型材等项目建设。

(四)推进两化融合

         围绕设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经营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化与铝工业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铝工业转型升级。


附件:1. 铝工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

                  2. 铝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附 件1

铝工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略)

附 件2

铝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1.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州分公司

2. 焦作万方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3. 广东兴发铝业(河南)有限公司

4. 河南兴发幕墙门窗有限公司

5. 河南泽润铝业有限公司

 

食品工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

         为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大我市食品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产业基础

         2013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2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8.4亿元、利税61.7亿元,分别增长13.2%、7.3%。拥有斯美特、蒙牛乳业(焦作)、燕京啤酒(河南月山)、焦作大用、伊赛牛肉等一批行业优势企业。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1亿元企业达到92家。

二、总体要求

         以项目建设、质量安全和产业转移为抓手,坚持龙头带动、基地支撑,推动优质原料基地和加工制造一体化发展,巩固提升面制品、肉制品、乳制品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饮料、休闲食品、调味品等高成长性产业,促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竞争优势突出、产业带动明显、结构布局合理、发展后劲充足的食品工业强市。

三、工作目标

         2014年,全市食品工业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3亿元,增长15%。实施重点项目9个,项目总投资18.3亿元,力争年度完成投资7.1亿元。

四、重点工作

(一)构建完善3大精深加工产品链

         1.小麦—专用面粉—面制品精深加工产品链。按照规模化生产、上下游配套的要求,重点发展方便食品、专用面粉及面制品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2.畜禽—屠宰加工—肉制品精深加工产品链。加强畜禽养殖基地规范建设,提高工业化屠宰集中度,大力发展冷鲜分割肉、调理肉制品、熟肉制品等三大类主导产品。重点建设博爱伊赛年产2万吨清真牛肉熟食制品生产线、河南粤禽农牧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优质清真鸡肉深加工系列产品、河南腾海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加工50万只肉羊等项目。

         3.牛奶—奶制品精深加工产品链。扩大蒙牛乳业(焦作)、博农乳业液体奶和乳制品生产规模,加快发展高端奶产品,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支持蒙牛乳业(焦作)发展“特仑苏”、“纯甄酸牛奶”等高端奶产品,重点建设蒙牛液体奶扩建项目。

(二)培育饮料、休闲食品、调味品等3大高成长性产业

         1.饮料行业。加快推进我市果蔬、加工专用菜等原料基地建设,积极发挥我市四大怀药品牌优势,推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重点建设明仁药业年产1亿瓶怀药系列功能饮料等项目。

         2 .休闲食品行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突出营养功能和风味特色,依托顶旺食品、爱芙帝食品等企业,发展膨化食品、糕点、糖果、果冻、肉松等产品。重点推进顶旺食品年产600万箱雪米饼、温县太极食品年产300吨山药、200吨蔬菜真空冷冻干燥食品等项目。

         3.调味品行业。依托温县品正、立达、京华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复合香辛料、方便汤料、骨素等产品,扩大优势产品规模。重点建设温县品正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胶原蛋白浓缩高汤系列调味品、焦作市奥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清真食品配料等项目。

(三)积极承接食品产业转移

         瞄准长三角都市化食品、珠三角饮料及调味品和福建沿海地区的休闲食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产业转移活动,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企业投资建厂或开展品牌合作,力争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在我市投资,开发生产中高端产品。

(四)强化食品质量安全

         以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为契机,强化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引导和鼓励食品企业开展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GMP认证,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食品召回退市制度。

(五)推进两化融合

         围绕设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经营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化与食品工业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食品工业转型升级。


附件:1.食品工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

                    2.食品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附 件1

食品工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略)

 
附 件2

食品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1. 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

2. 蒙牛乳业(焦作)有限公司

3. 燕京啤酒(河南月山)有限公司

4. 河南伊赛牛肉股份有限公司

5. 河南省淼雨饮品股份有限公司

6. 河南亿腾食品有限公司

7. 河南天香面业有限公司

8. 焦作妙字号食品有限公司

9. 河南京华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0. 河南品正食品有限公司

11. 焦作大用实业有限公司

12. 河南旭瑞食品有限公司

13. 河南粤禽农牧有限公司

 

能源工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

         为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大我市能源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产业基础

         煤炭:2013年焦煤集团煤炭产量为1459万吨,降低17.79%,省内产量增长3.22%。其中焦作地区完成464万吨;营业收入完成226.36亿元,其中焦作地区完成125.41亿元,增加12.09亿元,增长10.66%;实现利税30.52亿元,增长45.41%。

         电力:现有21家发电企业,机组40台,装机容量222.20万千瓦。主要企业有焦作电厂、焦作华润热电有限公司、焦作金冠电厂、万方电力等。2013年,全市共发电101.42亿千瓦时,同期全市工业用电量为176.08亿千瓦时。
 
         2013年我市共有规模以上能源企业21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8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37.8亿元、利税41.1
亿元,分别增长13.6%、70.1%。

二、总体要求

         以重大项目谋划和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大能源项目前期手续推进力度,更加关注热电管网、煤矿安全等民生工程建设,推动我市能源工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工作目标

         2014年,焦煤集团计划煤炭产量1460万吨(其中市内计划生产煤炭500万吨),营业收入221亿元。电力行业在确保现有电厂机组发电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龙源电厂2×600MW机组等2个电厂项目的推进工作

         2014年,规模以上能源企业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5亿元,增长15%。

四、重点工作

(一)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加快推进龙源电厂2×600MW机组项目建设,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4亿元;加快建设焦作电厂2×660MW机组环保迁建项目,力争年度完成投资20亿元;争取丹河电厂异地扩建2×1000MW机组项目2014年取得“路条”,年底前取得核准手续。

(二)推进两化融合

         围绕设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经营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化与能源工业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能源工业转型升级。

附件:1. 能源工业2014年度重点项目表

                    2. 能源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附 件1

能源工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略)

 
附 件2

能源工业重点企业名单


1.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 焦作万方电力有限公司

3. 华润电力焦作有限公司

4. 神华国能焦作电厂有限公司

 

生物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

         为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我市生物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产业基础

         2013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生物企业4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1亿元,增长26.9%;实现利税11.2亿元,增长36.4%。健康元、广济药业、国药容生、辅仁怀庆堂、平光制药等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为我市生物产业发展奠定基础。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1亿元企业31家。广济药业的核黄素、国药容生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新开源的PVP等产品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二、总体要求

         围绕建设国家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生物制造和生物能源等协调发展的生物产业体系,加快生物科技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知识产权,促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尽快形成以优势骨干企业为支撑、产业链条完整、产业集聚发展的生物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工作目标

         2014年,力争全市生物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0亿元,增长30%。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得到广泛应用。

四、重点工作

(一)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3个产业

         生物医药。依托国药容生、辅仁怀庆堂、平光制药、保和堂(焦作)等重点企业,发挥“四大怀药”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等产品,积极做好武陟县产业集聚区、市示范区生物专业园区规划建设工作。重点建设保和堂(焦作)制药年产20000吨无硫中药饮片、国药集团容生制药年产25000万支水针剂及5000万支冻干粉针剂技术改造、明仁天然药物年产1亿片硫辛酸缓释片新药研发及产业化、辅仁怀庆堂年产2亿支清热解毒注射液等项目。

         生物制造。依托广济药业、健康元等重点企业,以发酵工程、酶工程为重点,支持生物材料、生物基化学品及生物质原料转化关键技术工艺的研发应用,大力发展生物基材料、微生物制造和生物环保产品。巩固提升头孢类衍生物制品,加快推进广济药业(孟州)第四代BS基因工程菌生产核黄素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步伐

         生物能源、生物农药。重点推进全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农林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开发生产生物柴油、生物基燃料酒精等生物质能源产品。重点建设河南省佰赛龙公司年产50万瓶兽用板蓝根、穿心莲、黄芪多糖建设、焦作瀚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复合肥和豫农生物科技产业园等项目。

(二)培育壮大生物骨干企业

         支持健康元、广济药业、明仁天然药物、国药容生、辅仁怀庆堂、保和堂(焦作)、博爱新开源等优势企业,通过重大项目建设、技术创新和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企业在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持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开展多种形式重大技术创新活动。

(四)推进两化融合

         围绕设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经营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化与生物产业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生物产业转型升级。


附件:1. 生物产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

                     2. 生物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附 件1

生物产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略)

附 件2

生物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1. 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

2. 河南辅仁怀庆堂制药有限公司

3. 广济药业(孟州)有限公司

4. 博爱新开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5. 保和堂(焦作)制药有限公司

6. 焦作平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7. 焦作健康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8. 焦作市明仁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

9.河南利伟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

         为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我市新能源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产业基础

         2013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1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5亿元、利税1.1亿元,分别增长9.3%、-33.4%。拥有多氟多新能源、尚宇新能源、裕华玻璃、瑞塞尔、名都风电等一批骨干企业。2013年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亿元企业达到7家。

二、总体要求

         按照“创新引领、项目支撑、集聚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快完善产业链条,实现新能源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我市新型电池、光伏、风电装备等产业做大做强,推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三、工作目标

         2014年,全市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7亿元,增长15%。重点实施4个项目,项目总投资9.6亿元,年度计划完成5.3亿元。

四、重点工作

(一)加快推进新型电池规模化发展

         紧抓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依托多氟多新能源产业园,加强电解液、正负极材料等电池核心部件配套生产和电池模组及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生产,建立较为完整的动力锂电池产业链。积极推进河南鑫凯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型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高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等项目。

(二)继续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

         继续实施多晶硅行业解困行动。一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现有太阳能级多晶硅规模基础上,加快新产品研发。重点支持多晶硅节能降耗,增强抗风险能力。二是利用《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调整和引导多晶硅产业健康发展。重点建设河南紫荆春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5万套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等项目。

(三)稳步推进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

         以瑞塞尔、河南名都等企业为依托,加快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积极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发展风电偏航制动器、风电控制系统、风能碳纤维叶片等产品。

(四)推进两化融合

         围绕设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经营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化与新能源产业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附件:1. 新能源产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

                     2. 新能源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附 件1

新能源产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略)

 
附 件2

新能源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1. 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 河南思可达光伏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3. 河南裕华光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4. 河南名都风电有限公司

5. 河南天创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6. 沁阳市锦辉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

         为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我市新材料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产业基础

         2013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新材料生产企业3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2亿元、利润3.1亿元、利税4.6亿元,分别增长5.9%、-6.4%和-1.0%。拥有卓立烫印、卓林数码、飞孟金刚石、大地合金、富莱格超硬材料等一批骨干企业。2013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1亿元企业15家。

二、总体要求

         突出品级提升,延长产业链条,重点发展特种薄膜、超硬、新型合金、纳米和新型建筑装饰等新材料,加快高端新材料产业发展,促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努力实现规模化集约型发展。

三、工作目标

         2014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亿元,增长30%。重点实施14个项目,项目总投资48.5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7.1亿元。

四、重点工作

(一)积极发展超硬材料

         依托飞孟金刚石、华晶钻石、大地合金、鑫锐超硬材料等企业,重点发展金刚石产品、超细硬质合金棒材及超硬材料精深加工产品、耐火材料。重点建设飞孟金刚石年产1.6亿克拉高品级耐热多晶金刚石、鑫锐超硬材料年产8亿克拉中粗细颗粒金刚石、焦作华晶钻石年产79.2万人造大单晶金刚石等项目。

(二)加快发展新型建筑装饰材料

         依托华智新型建材、麦克瑞新型建材、温县康之源建材等企业,积极发展新型建筑装饰材料。重点建设华智新型建材年产5000万平方米“三防”一体墙体保温装饰板等项目。

(三)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全市筛选14个重点项目,进行优先扶持,促使其尽快投产、达产,项目总投资48.5亿元,2014年计划投资17.1亿元。14个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73.3亿元、利润15.2亿元。

(四)支持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

         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步伐,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不断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支持企业组建和完善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五)推进两化融合

         围绕设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经营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化与新材料产业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


附件:1.新材料产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

                    2.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附 件1

新材料产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略)

 
附 件2

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1. 河南卓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 河南永威安防股份有限公司

3. 河南飞孟金刚石工业有限公司

4. 焦作卓林数码材料有限公司

5. 河南省大地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

         为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我市节能环保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产业基础

         据统计,2013年节能环保产业企业2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1亿元、利税1.0亿元,增长49.3%、11.4%。主要涵盖LED封装照明、太阳能光伏、余热回收利用、节能机电设备、环保设备等。总体看,我市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还比较小。

二、总体要求

         我市以能源原材料、重化工、冶金、建材工业为主,节能环保任务重、潜力大,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紧紧抓助国家大力扶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和河南省实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机遇,依托骨干企业和关键技术,延伸拓展节能环保产业链,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传统装备企业向现代节能环保制造企业转变,促进焦作节能环保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力实施企业节能减排改造、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能源管理中心等项目建设。

三、工作目标

         2014年力争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5亿元,增长50%。重点实施项目14个,项目总投资82亿元,2014年计划完成投资27.4亿元。

四、重点工作

(一)节能产业方面

         一是发展高效节能产品。依托平原光电、光源电力集团、多氟多公司、河南盈硕半导体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沁阳市诚信照明有限公司、焦作科瑞斯达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等光电企业,加快开发LED照明及其它节能产品。

         二是发展工业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等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依托华飞电子、明株自动化、龙光影视、斯达自控、长江石油机械、焦作市国能换热设备有限公司、河南省豫电中原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快发展节能、高效机电装置。重点建设河南省德盛瑞余热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年产20套纯低温余热发电设备等项目。

         三是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支持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服务等“一条龙”服务,推广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的市场化节能服务模式。在原有3家节能服务公司的基础上再认定2家。

(二)环保产业方面及清洁生产

         大力发展污水、垃圾处理,脱硫脱硝等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继续推进河南卓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套环保设备,今年再完成投资8000万元,争取2015年投产。继续推进佰利联氯化法钛白粉、隆丰皮草、超威电源、海汇皮业等企业清洁生产项目建设,推进河南恒昌贵金属有限公司稀有贵金属回收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实现节能减排。

(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

         重点发展赤泥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机电产品再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加快推进焦作伟太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年处理60万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项目。巩固综合利用发电、建材行业废渣综合利用成果。


附件:1. 节能环保产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

                     2.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附 件1

节能环保产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略)

 
 附 件2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1. 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

2. 河南盈硕半导体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3. 焦作龙光影视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4. 焦作市明株自动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5. 焦作斯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6. 河南环宇石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7. 河南省德盛瑞余热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8. 河南卓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9. 焦作市振林磁业有限公司

10. 河南恒昌贵金属有限公司

 

轻工纺织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度行动计划


        为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大我市轻工纺织产业产品结构调
整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产业基础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轻工纺织企业33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88.7亿元,增长36%;利税114亿元,增长29%。拥有江河纸业、瑞丰纸业、海华纺织、华芳(修武)纺织、隆丰皮草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2013年,全市轻工纺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亿元企业199家。

二、总体要求

         以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途径,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清洁改造、强化优势品牌、壮大产业基地,加快产业集群链式发展,促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造纸、纺织服装、皮革皮具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工作目标

         2014年,力争全市规模以上轻工纺织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6亿元,增长25%。重点实施项目17个,总投资97.7亿元,年度完成投资37.1亿元。

四、重点工作

(一)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造纸。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发展造纸产品和纸品深加工,提升集群发展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造纸装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现纸产品档次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沁阳市景瑞纸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生活用纸等项目建设。

         2.纺织服装。以华芳(修武)纺织、海华纺织等纺织骨干企业为依托,鼓励采用新型、高效、节能设备,加快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接头、无梭和精梳)棉纺的比重;围绕邦力服装等企业,进一步发展具有产业链优势的衬衣、休闲服、针织服等产品。重点推进武陟县华昌纺织有限公司华昌纺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3.皮革皮具。以隆丰皮草、革乐美(中国)等骨干企业为依托,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发展皮箱、包(袋)、皮鞋等制品。大推进永合塑胶年产4400万米环保水性生态合成革等项目建设。

         4.包装印刷。重点培育龙翔包装、智毅塑料等骨干企业,依托食品、医药和文化、会展、广告等载体,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开发创意设计,优化产品结构,大力承接绿色、创意印刷产业。支持河南智毅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年产16000吨彩印包装材料项目建设。

         5.特种玻璃、轻工制品。培育焦作飞鸿安全玻璃有限公司、河南省孟州奥森人造板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农用薄膜、塑料管材、型材等工业塑料制品和日用塑料制品,引导管材、压延制品、薄膜规模化发展,重点支持飞鸿安全玻璃年产300万平方米节能镀膜环保玻璃等项目。

(二)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以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以特色、集聚发展为着力点,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纺织服装、皮革皮具、塑料制品等产业,增强轻工纺织产业的发展后劲和活力。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发挥龙头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军地位和骨干带动作用,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发展壮大。鼓励中小型企业为龙头骨干企业提供协作配套,不断提高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能力,形成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轻工纺织产业发展格局。

(四)推进两化融合

         围绕设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经营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化与轻工纺织业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轻工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附件:1. 轻工纺织产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

                     2. 轻工纺织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附 件1

轻工纺织产业2014年重点项目表(略)

 
附 件2

轻工纺织产业重点企业名单


1. 焦作隆丰皮草企业有限公司

2. 河南江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3. 焦作瑞丰纸业有限公司

4. 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5. 华芳修武纺织有限公司

6. 焦作市海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7. 焦作云翔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8. 河南龙翔包装有限公司

9. 河南兰兴革业有限公司

10. 河南宝隆实业有限公司

 

保障措施和责任分解

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及时提出解决全局性、倾向性问题的政策措施。建立市、县两级联动工作机制,在产业布局、集群集聚、链条完善、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税务、金融等部门要提供政策支持,共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深化企业服务。把企业服务作为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企业服务长效化、制度化,建立完善企业服务直通车、联系分包重点企业等制度,健全政策导向、要素保障、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服务机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对重点企业和列入计划的重点项目,相关部门要在立项审批、资金支持、土地审批、环境评价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和生产要素供应。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和产销对接活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强在建重大项目和企业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减少和规范涉企审批,提高行政效能,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省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统筹运用市级专项资金,优先支持11个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重点产业创新体系,组建和完善一批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积极推进重点产业领域的产学研合作,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11个重点产业企业和项目的信贷投入,增加出口信贷额度。鼓励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信用担保公司扶持,支持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支持重点产业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引入风险投资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

         (六)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紧抓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和央企扩张机遇,以重点产业为主攻方向,通过与国内外优势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兼并重组,迅速提升技术水平,增强资本实力,扩大产业规模。鼓励企业资本进一步向优势产业、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集中,强力推动企业争先创优、做大做强。

         (七)推进两化融合。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要跟踪产业发展方向,以信息化为引擎,加速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大力推进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培育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不断提高工业信息化的层次和水平。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沟通配合,共同形成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合力。

二、重点工作分工

序号
1
深化企业服务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城乡规划局、科技局
2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市政府项目办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环境保护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
3
承接产业转移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商务局
4
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市科技局
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
5
财税支持
市财政局
市国税局、地税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
6
加大对重点产业投融资支持力度
市政府金融办
人行焦作中心支行、焦作银监分局
7
推进与央企和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
市政府国资委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局
8
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市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
9
推进两化融合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科技局、环境保护局、商务局、市政府国资委




复制地址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上条新闻: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3年度全市工业发展先进企业企业服务活动承接产业转移及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下条新闻: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实施意见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焦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89号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 联系电话:0391-3569400
制作维护:焦作企业网 备案号:豫ICP备05012274号-1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136号  网站标识码:410800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