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信委在组织参加完河南省豫沪产业转移合作系列对接活动后,于6月30日召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加强运行监测。把抓工业经济运行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把发现经济运行中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作为监测分析工作的重点,监测分析各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制约和影响;加强对有色等受影响大的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测,跟踪分析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运行情况,及时提出预测预警信息,积极研究应对措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二是抓好企业帮扶。支持优势企业多产多销。对产品市场好、有效益的企业,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支持优势企业“多拉快跑”,扩大市场份额。帮扶困难企业脱困。关注困难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重点是围绕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困难企业,按照分类排队、属地管理原则进行专题帮扶。对生产经营正常、资金链暂时困难企业,利用市工业投融资平台进行重点扶持;对仍有生产基本面,且产品符合产业政策,但负债率较高,经营困难的企业,如卓立烫印、淼雨等,重点做好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对受影响程度较深、缺乏新增点的企业,如焦煤集团、中铝中州铝业、昊华宇航等,重点帮助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强化管理、降本增效上下功夫,促使其稳产复产、开拓市场、解困突围;对长期停产,且无恢复生产可能的企业,尽快依法破产,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保证社会稳定。三是做好要素保障。落实国家、省和我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利用市应急转贷资金、中小企业担保风险代偿资金、产业引导基金、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支持企业在间接融资方面保持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四是强化科技创新。完善创新载体,支持企业开展创新合作,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建设公共创新平台,提升焦作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重点做好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组建焦作装备制造业公共研发中心、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建设的焦作健康元绿色生物制造联合研发中心、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工作。力争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家以上。五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制定全市工业转型升级与技术改造导向目录,认真落实国家完善现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措施,建立完善技术改造项目库,推动企业实行全方位的技术改造。六是强化项目带动。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高成长性产业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延伸链条和新兴产业扩大规模,突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谋划推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完善跟踪、服务和督查机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不断强化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围绕工业十大产业发展,重点推进100个重大工业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655亿元,力争年度完成投资170亿元。突出抓好风神轮胎年产800万套高性能轿车子午胎、奋安铝业年产18万吨新型高端铝型材、焦矿机器年产7万吨重型成套装备、河南正旭航空航天3D打印焦作基地、佰利联年产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多氟多公司年产10000吨含氟精细化学品、龙源电厂、焦作电厂异地扩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新兴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多氟多与英利集团合作的多晶硅、多氟多年产3000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年产3亿安时能量型动力锂离子电池组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多氟多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实质性发展。加快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及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建设健康元抗病毒和抗HIV医药中间体胸苷的研发及产业化、铁路电缆公司无线通讯漏泄传输传感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七是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积极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分行业分区域选取试点企业,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在工业十大产业内,每个产业选择1家以上企业,打造“互联网+”示范企业。积极发动企业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贯标达标活动,培育市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2家。加快推进信息基础建设。重点实施焦作云计算中心平台等无线城市、智慧焦作等6个项目,总投资18.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亿元。(来源: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