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增速同步提升,从业人数稳定增加,出口增长由负转正,云服务、大数据服务等新兴业务领域发展加快……”今年第一季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出的成绩单为行业增添了信心。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灵魂,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动能。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在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企业实力、行业应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我国软件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4755亿元,同比增长14.4%,利润同比增长13.3%,出口同比增长4.6%,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同比增长13.2%。整个行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要围绕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契机,加快核心技术创新,深化融合应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做大做强软件产业。 两化融合深化发展 新模式新业态创新活跃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两个历史进程的交汇点,是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应用不断深化的过程,是实现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生产力变革的中国路径。当前,两化深度融合已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为新时代两化融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指出,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智能制造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创新驱动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模式。 近几年,通过政策引导和各方努力,我国两化融合取得了新的进展。截至目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累计达标企业3500余家。企业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9%,制造业“双创”平台普及率超过80%。融合应用日渐丰富,智能新型数字化产品加快拓展,智能制造、柔性制造、分享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创新活跃。 值得一提的是,标准引领产业发展,当前我国两化融合标准制定工作已取得了积极进展。今年3月2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2019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价值效益指南》《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企业新型能力评价体系及方法》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生态系统模型》三项国家标准正式获批立项。 据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标准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制、实现大范围应用且成功向国际推广的管理体系类标准,已正式发布5项国家标准和1项国际标准。截至目前,全国1.4万余家企业开展贯标,1100余家机构、2万余名专业人员开展标准咨询服务,标准在企业战略转型、管理优化、技术融合、数据应用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成效日益彰显。 此外,今年4月中旬,在国际电信联盟(ITU)电信标准化局第20研究组会议上,由工信部相关司局推动研制的国际标准ITU-T Y.4906《产业数字化转型评估框架》正式结项,目前已进入发布流程。该国际标准在ITU的成功结项,是我国加快两化融合国际标准化进程、深化数字化转型实践经验国际推广的又一重要突破,有助于我国两化融合成果在国际上形成共识,对于全球各国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转型成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专家表示,我国两化深度融合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发展攻坚期和成效显现期,要以两化融合为主线,坚持机制创新、坚持企业主体、坚持分业施策、坚持生态优化,协同推进两个强国建设,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融合发展路径。 数字经济异军突起 软件产业做大做强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从使能技术角度看,软件是信息技术产业的灵魂。无所不在的软件,正在走出信息世界的范畴,深度渗透到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开始扮演着重新定义整个世界的重要角色。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软件定义”的时代。 陈肇雄指出,软件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灵魂,“软件定义”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驱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推动智慧社会加速演进。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亟须进一步做优做强软件产业,充分发挥软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不断迈上新台阶。第一季度,我国软件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4755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软件业务收入实现增长15.9%,增速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930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比前两个月提高6个百分点。第一季度,软件业实现出口123.3亿美元,同比增长4.6%,扭转前两个月负增长局面。第一季度,我国软件业从业平均人数612万人,同比增长4.7%。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同比增长13.2%,增速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人均工资增长8.1%。第一季度,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8583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新一代信息化更新投入持续快速增长,云服务、大数据服务收入分别增长15.4%和20.7%,高出全行业收入增速1个和6.3个百分点;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增长24.8%,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设计服务收入增长8.9%,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5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更多参与和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在已对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按规定的不同条件分别实行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或“五免五减半”的基础上,对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企业继续实施2011年《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明确的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2018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也按上述规定执行。同时,有关部门将抓紧研究完善下一步促进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支持政策。这无疑将为我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添加了新的发展动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表示,目前,软件正在呈现出“基础设施化”的趋势。一方面,软件自身已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设施的重要构成成分,以平台方式为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提供基础性能力和运行支撑。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高度依赖信息基础设施,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构成成分,软件正在“重新定义”传统物理世界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基础设施,赋予其新的能力和灵活性,成为促进生产方式升级、生产关系变革、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和价值链的诞生与发展的重要引擎。 工业互联网平台蓬勃发展 赋能传统经济转型 工业互联网是近几年业界热门领域,随着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的印发,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战略方向和竞争制高点,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对于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实现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跃迁,意义重大。” 陈肇雄指出。 工业互联网由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构成,其中平台是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枢纽,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载体。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工信部印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提出了目标:到2020年,培育10家左右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大规模开发应用体系基本形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中枢,基于云计算的开放式、可扩展的工业操作系统,向下接入海量设备、自身承载工业知识与微服务、向上支撑工业APP开发部署。主要发达国家依托各自比较优势,行业巨头企业陆续推出自己的平台产品,意在抢占工业大数据入口的主导权。我们国家基于行业经验,也在努力构建平台服务能力,融入全球平台发展热潮,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效。 记者了解到,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在企业界和各地政府共同努力下,我国已形成了“建平台、用平台”的良好氛围,工业互联网平台蓬勃发展,突破了一批平台关键核心技术,涌现出一批具有特色的平台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对工业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培育形成50余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部分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10万套,涌现一批创新工业APP并实现商业化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达到59万台,工业APP平均1500多个,注册户数平均超过50万,2018年平台相关业务收入平均约为5亿元,有的企业实际上研发成本降低3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来源:中国电子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