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焦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焦作工信局 微信二维码
焦作工信 微信二维码
网站首页 政策法规 职能介绍 组织机构 领导班子 政府公开 智慧金服 2024年12月21日
站内搜索
网站导航
文件回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回放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表人:超管账号 发表时间:2010-06-17 浏览:3054

——2006年2月8日在焦作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焦作市人民政府市长 毛超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及“十五”工作回顾

    2005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总量进位次、人均居前列、速度争第一”的奋斗目标,强力推进工业强市、项目带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78.8亿元,居全省第六位,较上年提升4个位次,增长16.7%,居全省第二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6500元,居全省第四位。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1亿元,增长32.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0.2亿元,居全省第三位,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2%。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实现81.3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增长66.7%;利税总额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28.5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增长63.5%;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14%,居全省第三位。

    ——经济增长的动力基础得到巩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8.7亿元,居全省第六位,增长46.5%;进出口总值达到9.1亿美元,居全省第三位,增长17%,其中出口达到5.8亿美元,居全省第三位,增长26.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01亿美元,居全省第二位,增长4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9.6亿元,增长14.7%,居全省第二位。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5154万元,新增就业7.6万人,4.2万人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两个确保”继续巩固,完成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实现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城市低保深入开展,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农村低保”和破产、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医保制度。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30元,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31元,增长13.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80.9亿元,比年初增加27亿元。

    2005年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十五”计划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在全省位次由第十二位提升到第六位,年均增长15.2%,分别高出全国、全省3.8、5.8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是2000年的2.9倍,由第九位提升到第三位,年均增长22.4%。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实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9.9%,比2000年提高7.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完成333.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6%,比2000年提高12.2个百分点;旅游业实现历史性突破,综合收入实现47.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03.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5%,比2000年提高13个百分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2.1亿元,是前9个五年计划投资总额的1.3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63公里,实现了“乡乡通二级公路”、“村村通油路”的目标,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52%;城镇化率达到40%,比2000年提高6.8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行政管理、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外贸出口总额是2000年的6.4倍,经济外向度位居全省之首。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6%、8.4%;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3.5平方米和35平方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两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医院病床数比“九五”末增长12.4%,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保健目标;群众体育跨入全国先进行列,竞技体育实现历史性突破;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5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过5年的努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战略起点上,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回顾去年和“十五”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了一大批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初步形成了以五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新型工业体系。2005年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161.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4.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95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66家,比2000年增加125家,2家企业销售收入超30亿元,10户企业进入省百户重点企业,一批成长性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加快发展。

    积极扶持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小麦种子、怀药、蔬菜等六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06个。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工业原料林基地50万亩。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饲养场建成投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9%。形成了蒙牛、绿旗、斯美特等一批规模较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75家,已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劳务经济,5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0.4万人次,劳务总收入达到13亿元。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全面铺开,解决了27.6万人饮水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2.7万人实现脱贫目标。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打造新的产业优势。建成了以五大景区、十大景点为代表的山水游格局,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申报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获得成功,“焦作山水”、“云台山”被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云台山景区门票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创建全国文明景区先进单位。加快了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服务设施建设,丹尼斯、麦当劳、肯德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进驻焦作,一大批星级宾馆饭店、特色商业街、文化娱乐场所建成投用。物流、金融、证券、社区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58.4亿元,比2000年增长73.2%,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市直大中型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投融资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财政综合改革不断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会计委派、国库集中支付、乡财县管等改革成效明显。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提前一年免除农业税,全市农民累计减负增收2.2亿元,实施了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新一轮市、县、乡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清理规范了行政审批事项,三级行政服务中心得到完善和规范。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购销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10家联社获央行票据认购额度9.02亿元。交通三项改革全部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建设领域三项改革和煤炭资源整合进展顺利。

    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完善了招商方式、激励措施和配套服务。2005年全市累计引进外来投资项目746个,总投资200亿元,实际到位市外境内资金121亿元,其中省外境内资金64亿元,远远超过“九五”末水平。5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7家,实际利用外资2.9亿美元。以韩国电力公社、英国GKN公司、深圳健康元公司、中国铝业和中国昊华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焦作。积极实施多元化贸易战略,不断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出口规模,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科技往来关系,607家企业取得了进出口经营权。

    (三)坚持项目带动,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千方百计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建立完善了项目工作机制,出台了鼓励项目引进、加强项目管理的政策措施,规范了投资、建设程序,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5年累计实施城镇建设项目3348个,是“九五”期间的1.3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2.1亿元,年均增长39.8%,“十五”是我市建市以来项目建设最好、固定资产投资最多的时期。围绕项目建设,主动开展银企合作,5年累计争取金融部门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信贷资金67.8亿元。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民间投资累计达到205.2亿元,占投资总额的76.4%,比2000年提高29.5个百分点;城镇工业投资完成126.5亿元,是2000年的7.3倍。中铝中州分公司选矿拜尔法氧化铝、焦作万方280KA槽铝电解示范工程、风神轮胎年产120万套子午胎等一批事关发展全局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氧化铝、电解铝、轮胎等工业主导产品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四)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修编完善了城市规划体系,5年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231亿元,相继建成了东西环路、人民路、沁阳路、岭南大道、南阳路、恒通路、汉华路等一大批城市道路工程,形成了“十纵十横”的城市道路框架,拓展了近50平方公里的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集中供热、天然气利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迅速发展,供水能力达到59.5万立方米/日,燃气普及率达到81%,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能力不断增强。旧城改造强力推进,以“四创”为载体拆除违章及影响景观的建筑240多万平方米,集中整治了近20条景观道路和城区3条河道,改造并免费开放了市区公园。相继建成了龙源湖小区、太极景润等一大批现代化住宅小区,市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有效实施,新建了生态植物园、人民广场、缝山公园等近300处绿地游园,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9.9%、41.2%,环境宜人的生态城市正在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具规模,焦南组团1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基本建成。焦郑、焦晋、焦温、焦济、济洛高速孟州段和黄河公路大桥相继建成通车,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围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认真落实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帮助县市争取大项目,培育骨干企业,发展民营企业,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十五”期间,六县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27.1%、69.8%;2005年六县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99亿元,增长47.2%,六县市财政收入均超过2亿元,其中沁阳市、孟州市超过3亿元。(五)坚持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5年投入科技经费7511万元,组织实施科技发展项目802项,申报专利1446件,被确定为国家级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行列。完成了289所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和城区17所中小学改扩建任务,焦作师专、焦作大学和焦作一中新校区建成或部分建成投用,“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区和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提前1年完成了85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六县市全部进入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有效推进,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成功举办了三届太极拳年会和焦作U—17中国国际乒乓球挑战赛等一系列大型赛事,荣获“全国篮球城”称号,被国家武管中心授予“太极圣地”荣誉称号。文化事业丰富多彩,东方红广场荣获“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称号,改造了青少年宫、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和体育中心,开工建设了市图书馆、科技馆和广电大厦。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北山绿化等工程,5年完成造林60.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2%。开展了环境污染整治攻坚战,5年完成污染治理投入35亿元,共关闭污染严重企业357家。大气环境明显改善,2005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286天,比2000年增加近200天;4个省控出境河流断面水质平均达标率达到91%。“平安焦作”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加大,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信访工作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广泛开展了“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积极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景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顺利完成了第四届、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四五普法”任务。自觉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批评、建议和提案。加大了廉政建设力度,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双拥工作,连续两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不断深化“效能革命”,推进了节约型机关建设,行政效率明显提高。民族宗教、新闻出版、统计审计、外事侨务、档案史志、人防地震、军民共建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们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了速度加快与效益提高的良性互动;得益于牢牢把握结构调整这一主线不动摇,以项目建设带动结构调整,靠招商引资推动项目建设,借优化环境拉动招商引资,实现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结构调整的良性循环;得益于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创造新优势,实现了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发展;得益于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通过改革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形成了向改革要活力、靠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的良好局面;得益于坚持抓作风建设不动摇,转变职能,改进服务,提高效能,形成了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这些经验,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和发扬。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勇于奉献的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焦作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原材料加工和能源消耗型工业比重较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进一步转变;县域经济特色不突出,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环境保护、社会管理难度加大,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繁重;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环境仍需改善。对于这些问题,市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奋斗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着力点,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实施“开放带动、科教推动、项目拉动”战略,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走在中原崛起前列,把焦作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城、知名旅游城和山水园林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要突破1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7500元(折合3300美元)。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新突破。二、三产业比重达到9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30%和33%。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8平方米、35平方米以上。人口期望寿命达到74岁以上。

    ——城镇化进程有新进展。核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超过100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下降到36%左右。

    ——构建和谐焦作有新成效。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以上,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
10年。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有效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新提高。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总人口控制在370万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20%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80%,核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80%,森林覆盖率达到29%。《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及其说明已印发各位代表,请予审议。

    三、2006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按照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要求,2006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4.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要确保以上目标实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坚持高标准,明确新要求,谋求新突破,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新焦作,努力走在中原崛起前列”的要求,重点抓好8个方面的工作:(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规划为龙头,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素质和保障水平为依托,以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抓手,以文明村镇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把发展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积极扶持斯美特、蒙牛、博农、绿旗、恒慧通、大用实业等已初具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生态农业,争创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抓好50万亩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四大怀药”基地建设,扩大“四大怀药”种植规模,扶持加工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以奶源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畜牧饲养业。抓好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确保瑞丰林纸项目原料供应。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其规范有序发展。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质量认证。搞好动植物检疫检验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防止禽流感等重大疫病发生。

    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开展村庄规划修编,制定新农村建设标准,选择一批新农村试点,以整治村容村貌为突破口,大力整治乡村道路周边环境,初步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状。继续加强电网、通信、广播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科技、农机、水利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搞好整村推进工作。搞好用工信息、维权等服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鼓励商贸、供销等各类投入主体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业。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逐步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全面落实村务公开,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利用现有的培训机构和农村文化中心,对农民开展文化知识、劳动技能、法律法规等培训,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主体和动力。(二)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是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制定并实施好《五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协调、支持和服务力度,争取开工建设中铝中州分公司70万吨氧化铝、焦作万方20万吨铝板带、风神轮胎500万套高性能轿车子午线轮胎和15万套工程子午胎、中内配300万只大缸径缸套、昊华宇航“双20”工程等重大项目;九里山电厂项目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加大对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扶持力度。用好我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重点支持聚合氯化铝、纳米氧化锆陶瓷结构件、高纯二氯硅烷、热能印膜及条码碳带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规模。积极推进日欣电子公司年产600万只光电子LED系列产品、恒元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2万平方米覆铜板、同兴计时化工有限公司年产2.4亿套微型电机生产线等项目。三是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推动我市传统机械工业企业改造升级,再造焦作机械制造业的新优势。加快建筑材料、耐火材料、陶瓷、纺织、食品、造纸工业的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次。四是继续整合产业资源,培育拉长产业链条。着力抓好“煤—电—氧化铝—电解铝—铝材深加工”、“汽车零件—部件—总成—系统”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条体系建设。五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继续选择一批成长性强、具有一定技术水平、产品市场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企业,重点扶持,促其做大做强。六是继续实施名牌强企战略。支持更多的企业创国家级和省级名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七是支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形成创新激励机制,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好风神轮胎、制动器集团等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的创新作用,争取新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八是抓好培育、培训、交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三)加快发展服务业,培育新的产业优势。突出重点,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焦作山水和太极圣地品牌,做好山水与文化旅游这两篇大文章,在精品景区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依托旅游业,加快向餐饮、住宿、购物、交通、娱乐、商务等环节拓展,在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上取得新进展;加快旅游景区景点改革改制步伐,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在旅游产业市场化运作上取得新进展;提高服务质量,在创建旅游服务品牌上取得新进展;努力开拓海内外客源市场,提高我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宣传促销上取得新进展;加大旅游市场整顿力度,形成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旅游市场秩序,在营造和谐旅游环境上取得新进展。

    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为重点的服务业。争取启动焦作火车北站搬迁,规划建设中心城区东部、西部、南部三大物流园区。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知名连锁企业,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和服务方式的发展。以推进8大园区、12个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实施国家“万村千乡”工程,繁荣农村市场。落实政策,增加投入,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鼓励支持金融、证券、信息、咨询、中介等成长性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四)加快推进城镇化,开创城乡统筹新局面。加快融入中原城市群步伐。制订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焦作市实施方案,通过主导产业的互补、重要资源的共享等方式,促进焦作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对接。加快推进济焦新高速公路焦作至修武段建设,争取开工郑州黄河三桥、焦作黄河二桥等项目,构筑与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间的快速通道。

    突出抓好中心城市发展。坚持规划先行,抓紧修编《焦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焦作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和《焦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土地结构,明确功能分区,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中心城市为契机,高标准规划中心城市水系景观。加快城市路桥建设,开工建设新园路、中原路、世纪大道等工程,续建映湖路、沁阳路、龙源路、人民路延伸等项目,推动城市建设向东、南、西3个方向扩张,进一步促进中心城市与马村区、高新区、中站区的融合,逐步实现与修武县、博爱县的对接。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启动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医疗垃圾处置中心、城市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二期项目,建设群英河、瓮涧河、普济河和新河河道治理二期工程,加快城市供水、天然气、集中供热管网建设和改造,完成龙源湖乐园改造,新建一批精品线路、精品游园,提高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以“四创”为载体,继续加强城市管理,全面整治“三种经营”,突出抓好专项整治,不断深化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工业化为核心,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突出比较优势,加快培育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抓紧启动已下达计划的县城城镇化发展项目,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增强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将外来从业人员纳入城镇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范围。(五)加大投资力度,增强发展后劲。今年我市计划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6亿元,增长23%。拟新上3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27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5个,预计当年完成投资175.8亿元。一是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在积极争取国债、中央投资以及省级政策性资金的同时,集中向金融机构推介项目,争取银行的资金支持,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授信额度。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企业投资、社会投资和外来投资。二是加强项目服务和管理。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落实优惠政策,实施动态管理,加大项目督察力度,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三是发挥好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导向作用,增强投资规划的可行性和执行的实效性。四是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投资力度的机遇,扎实做好农村建设项目的基础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在我市落地。(六)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效能革命”,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以被列为省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为契机,力争文化、教育、卫生和公用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新进展。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扩大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和绩效评价制度,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政府投资效益。继续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国资监管。加大与中国铝业、中国化工、中国昊华集团等中央企业的合资、合作力度,争取使更多企业融入“国家队”行列。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做好焦作万方、鑫安科技股权分置改革,抓紧上市后备企业的筛选、指导工作;基本完成市直工业企业改革脱困和商贸流通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落实平等待遇,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各个领域。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担保、管理咨询、人才培训、创业辅导等服务,培育更多、更强、更大的非公有制市场主体。

    创新方式,优化结构,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在落实好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工业集聚区、高新区的招商平台作用,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尊重客商的投资意愿,努力提高招商项目的质量;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利用专业中介机构招商;大力发展与先进发达地区全方位、区域性的合作,推动重点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合资合作。二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改变以高耗能、初加工、原材料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重点抓好铝产品链条的延伸、高新技术产品的培育,组织好汽车零部件、机电、化工等产品的出口。三是完善重点外贸企业联系服务制度。及时了解焦作万方、风神轮胎、中内配、华泰陶瓷、佰利联、隆丰皮草等重点出口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信息,实行跟踪服务。适时组织一批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开办企业或建立原材料基地。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外贸出口扶持奖励基金,对出口大户、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等给予重点扶持。(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加快钢铁、有色金属冶炼、能源、化工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在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实现突破。加大淘汰实心黏土砖力度,继续开展空心村、砖瓦窑、工矿废地整治,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步伐,严格执行土地投资强度标准,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提高单位土地贡献率。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编制完成《焦作市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配套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资、税收、价格等政策。抓好中铝中州分公司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争取将焦煤集团、多氟多等企业纳入省循环经济试点。抓好对煤矿瓦斯、煤层气、矿井水、废旧金属的回收和综合利用,支持一批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项目。积极推进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探索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加工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工程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整治和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突出抓好7个重点区域的污染综合整治,完成190项污染整治任务,进一步改善大气和流域水环境质量;严格环境准入,落实环保第一行政许可关,防止新污染产生;强力推进火电厂脱硫除尘改造,重点抓好焦作电厂、爱依斯电力和金冠电力等企业的脱硫除尘改造工程;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成省定水泥机立窑生产线的关闭任务;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太行山绿化、防沙治沙和平原绿化等重点工程,积极推进沿黄、沿山生态工程和城市防护林建设。同时,要着手建立环境突发事故应急体系,提高处理环境事故的应变能力。(八)强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集中财力、物力、人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投资3.356亿元,办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10件实事:一是继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实施“两免一补”,对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障学生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增强义务教育保障能力。二是市县两级财政筹资1000万元,设立教育质量奖。三是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市城区居民低保标准由150元提高到165元,县市城镇居民低保标准由117元提高到130元。四是市财政出资为城区廉租户发放住房补贴,解决特困市民的住房难问题。五是市县两级财政安排3439万元,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城市惠民医院,降低医疗费用;对城乡贫困居民实行医疗救助,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六是筹资600万元,完成60个贫困自然村搬迁并村工作。七是筹资800万元,扶持农村沼气工程,新增沼气用户10000户。八是投资3600万元,解决10万名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九是改造和新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改善农民出行条件。十是筹资640万元,新建改建敬老院15所,将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由14%提高到25%以上。

    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继续实施再就业和创业培训。巩固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水平,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依法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力度,确保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征缴率保持在90%以上,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在市区推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高度重视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关心残疾人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抓好人才引进、培训、交流工作。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法》,落实政府责任,加快学校改革,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加快教育资源整合,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鼓励、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焦作大学和焦作师专联合晋升本科,继续支持河南理工大学建设和发展。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稳步推进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完成市直医疗卫生机构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改革,鼓励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开展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增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加快城乡卫生医疗机构内涵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县乡基层计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计生网络服务功能,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备战省十运会。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繁荣农村和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加快市广电中心、图书馆、科技馆、会展中心等在建项目进度。以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不断丰富公共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引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从关注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建立信访工作绿色通道,完善社会稳定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深入开展“平安焦作”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认真抓好“五五普法”启动工作,加大重点区域专项整治力度,遏制重特大刑事案件发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执法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积极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增强军政军民团结。重视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经济发展。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各级政府肩负着重要职责,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倾斜,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深化“效能革命”,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贯彻落实公务员法,不断提高公务员素质。

    全面推进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继续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努力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认真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完善政府运作机制,推行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完善责任与权力相统一的执行机制,约束行政权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受追究。完善全方位的监督机制,主动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批评、建议和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强化政府系统的内部监督。

    大力加强政风建设。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多做打基础、管长远、惠及百姓的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发现新情况,认真解决新问题;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努力构建学习型政府,积极组织公务人员学习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市场经济的理论和运作方法,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化各项工作责任制,跟踪问效,抓具体,抓深入,抓落实。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决杜绝奢侈浪费现象。

    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不断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打击商业贿赂和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警钟长鸣,廉洁自律,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和必胜的信心。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力拼搏,确保今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复制地址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上条新闻:关于表彰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市区、乡镇办事处的决定

下条新闻:没有下一篇了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焦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89号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 联系电话:0391-3569400
制作维护:焦作企业网 备案号:豫ICP备05012274号-1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136号  网站标识码:410800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