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资金、财税障碍外,还有诚信机制尚未建立、行业竞争有待规范、客户节能意识滞后、公司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等因素,制约着合同能源管理的推行和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今年是我国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的攻坚年。近期,我国正从战略高度推出系列政策扶持举措,大力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6月8日,财政部决定在2010年安排20亿元,用于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4月,我国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解决融资、税收、会计等问题的针对性举措。
重大政策利好之下,节能服务产业分享“蛋糕”还要注意些啥?
节能市场潜力在1.5万亿元以上,行业服务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服务产业有着巨大发展空间,仅“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就需投资7000亿元。例如,根据“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我国将减耗5.6亿吨标煤。如果按照投入3000元节能改造资金节约1吨标煤计算,节能市场潜力至少在1.5万亿元以上。
据统计,2008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完成总产值417亿元,同比增长92.7%。2009年,我国共实施节能项目4000多个,总投资280亿元,完成总产值580多亿元。
由此可见,虽然近年来我国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迅速,但仍然远远不能满足节能市场的巨大需求,原因何在?
“节能服务产业属于服务业范畴,其发展相对滞后,这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滞后,影响了交易规则、交易诚信的建立。因此,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有一个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通过政府引领,市场跟进,各类节能主体主动,才能加速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为各方搭起了一座桥梁,也推动了交易秩序的不断完善。”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负责人王进说,政府要实现节能目标,就要推动企业开展节能增效活动,而企业却缺乏资金、技术,怎么办?这时,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让节能服务企业介入,提供从资金、技术到设备的一整套节能服务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这样,在资金上,使用能单位实现了节能零风险;在技术上,能将节能工艺专业、有效地嵌入用能单位的生产工艺流程中,解决了节能技术应用的平滑问题;在源动力上,让用能单位真正见到了节能效益,提高了节能主动性。” 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何晓霞说。
不能仅仅强调技术、资金等“物的因素”,还需加强制度、规则的制定
国家出台“意见”及安排20亿扶持资金,被业界认为是重大利好。李佐军说:“推出融资、财税等方面的针对性举措,无疑将有助于解决合同能源管理推广中的资金短缺及财税的政策扶持问题,为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清除了一个重大障碍。”
“但是,我们也应更加注重遵循服务业的发展规律,避免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就是过多地强调技术、资金、项目等‘物的因素’,而往往忽略制度、规则的制定。”李佐军说,例如,不搞能源审计,就没有量化标准,如何保障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没有准入和退出机制,就避免不了企业的恶性竞争,就无法规范市场,如何推进节能服务产业的有序发展?
“宁波北仑区每年都有一大批节能服务企业热血沸腾地杀入,然后灰头土脸地逃出。目前,剩下40多家企业还在死扛着。”宁波安盛节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梅丹介绍,宁波北仑区的工业节能服务每年有几个亿的市场,不能说很小,但节能服务公司基本不赚钱。“我们公司去年产值是500万,利润是几十万,但都是干别的行业赚的。”
业内人士指出,除资金、财税障碍外,还有诚信机制尚未建立、行业竞争有待规范、客户节能意识滞后、公司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等因素,都制约着合同能源管理的推行和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扫清这些障碍。
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关键在于发现和完善节能服务企业的赢利模式
目前,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跃跃欲试,准备进入节能服务市场分享“万亿元蛋糕”。
据统计,2008年,以节能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有386家,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人员达6.5万人;2009年,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约为502家,从业人员增加到11.3万人,增幅达74%。从节能项目的分布来看,工业节能项目占60%左右,建筑节能项目占30%左右。
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大多数节能服务企业不赚钱,这虽然与市场没有真正做开有关系,但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融资能力、管理水平也有很大关系。“在浙江宁波,大的节能中介,往往只愿意干大项目,看不上小项目,因此有点不上不下,情况很尴尬;小的节能中介,大项目拿不到,只能干小项目,因此利润很低,发展困难。”宁波海森达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健华说,有不少节能服务公司技术和产品比较杂乱,主营业务不清晰,因此影响了公司发展。
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凡平介绍,目前国内的节能服务公司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产品型、单项技术型、客户管理型、综合型、直接投资型。“不同类型的公司,在实施节能服务时,其技术、资金的风险不同,需要很好的管控能力。目前,国内的北京神雾、北京源深,国外的施奈德、西门子等公司就做得比较好。”
“节能服务产业是能源产业分化、分工的结果,能否生存和发展,不在于规模大小,也不在于以何种方式经营。”李佐军说,从经济学角度看,关键在于能否从专业化角度挖掘,发现和完善自己的赢利模式。
据统计,2008年,以节能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有386家,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人员达6.5万人;2009年,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约为502家,从业人员增加到11.3万人,增幅达74%。从节能项目的分布来看,工业节能项目占60%左右,建筑节能项目占30%左右。
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大多数节能服务企业不赚钱,这虽然与市场没有真正做开有关系,但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融资能力、管理水平也有很大关系。“在浙江宁波,大的节能中介,往往只愿意干大项目,看不上小项目,因此有点不上不下,情况很尴尬;小的节能中介,大项目拿不到,只能干小项目,因此利润很低,发展困难。”宁波海森达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健华说,有不少节能服务公司技术和产品比较杂乱,主营业务不清晰,因此影响了公司发展。
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凡平介绍,目前国内的节能服务公司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产品型、单项技术型、客户管理型、综合型、直接投资型。“不同类型的公司,在实施节能服务时,其技术、资金的风险不同,需要很好的管控能力。目前,国内的北京神雾、北京源深,国外的施奈德、西门子等公司就做得比较好。”
“节能服务产业是能源产业分化、分工的结果,能否生存和发展,不在于规模大小,也不在于以何种方式经营。”李佐军说,从经济学角度看,关键在于能否从专业化角度挖掘,发现和完善自己的赢利模式。(来源:人民日报 潘少军)
|